三、宝塔篇
1、瑞隆感应塔
瑞隆感应塔位于九峰报春园丈溪西, (桃花潭东北)深藏林薮,楼阁式七层八角型砖灰结构,底层略宽广。九峰十二景称日;“平林塔影”。系五代末僧德韶募建,竣于宋开宝间(969—976)。大观三年(1109)曾维修,并藏入如来舍利铁函(注)及浮桥浦北保黄珍拾之银瓶。清同治八年(己巳1869)知县孙意重修,又入内藏银瓶瓷盒一件。(详见本书“史迹部”。《改建端隆塔为文笔峰记》一文。)
历千年风雨,基陷西倾,1991年本欲全部卸下重建,事繁役巨,经费难筹,乃由临海古建公司承修,仅卸下塌损严重顶上二层,矫正位置,平衡斜度,暂作小维修藉保不坍而已。又恢复宋塔旧制,重建基层绕塔盘廊八间,可蔽风雨。塔所贝宁金经及部分文物巳由县博物馆收藏。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。 (参见《瑞隆塔卓立雪林》的附照)
2、方山双塔
方山取塔,分耸华盖、文笔二峰巅,南称紫云,北名阜云。九峰十二景称曰:“双峰插云”或曰“双峰蟠云”。相传宋南渡后即有之①。士人每望霖,以云含二峰为喜候。故二塔咸蒙云名。舆家言:鹰吾乡文化鼎盛,簪绂连绵。民间流传又称为“望娘塔、望妹塔”。明,弘治间(1488—1505)圯於台风,嘉靖30年(辛亥1551)巡按御史张科《檄》建,乙丑(44年1565)仲秋竣成,邑人王铃撰《永宁山双塔记》纪其事(见“诗文部”)。后又圯,清咸丰辛酉(11年1861)里人池鳌、邱正焕、柯翟捐建。罗德润,陈秋萼董成之。同治甲子(三年1864)雷震北峰塔,13年(甲戊1874)知县郑锡津及城关池赓重修②,改为五级六面。
百卅年风侵雨蚀,双塔周身残痕累累,顶部坍陷尤甚,岌岌可虞,亟待修理。(参见远近“双塔”附照)
华盖、文笔双峰东下坡,东门故老相传有宋彭龟年、椿年茔墓旧迹,土地名日:“十八圹”,细察有冢迹。
【注】①南宋景定(1260一1264)宝章阁直学士章雄飞,字伯元,号恕斋,邑临湖人。留世《游九峰寺》诗,其中有“九峰突地三千丈,双塔攒空十二层”句可作旁证。
②池赓,太仓州判,鳌子。继父志续修。《池氏宗谱》 |